nbsp;由这两个片断可以看出,“在行动中的反思”,既可是教师的“即兴创作”,也可是学生的“即兴创作”。要完成这样的“即兴创作”,首先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其次是教师要给所有学生有暴露自己思想的时间和空间。
2. 中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基本途径
(1)个体反思:
教学后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记教学中得失,并对得失进行剖析探索,找到教育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记“智慧的火花”,包括教学机智与灵感,学生创新的见解,好的思想方法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以后的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记再教设计,通过反思,对教学的得失有清晰的理性的认识,并写出简要的再设计,为再教时提供重要的参考。。
我区有老师参加此课题的番禺中学,禺山高中等学校规定,新参加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每节课都要写教学后记,其他教师每半个学期要写教学反思。实践证明:这些学校的青年教师成长较快。
附录1是一节高一区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案例研究
教师的案例研究是教师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研究是研究课程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课例.找到之所以成功的教育理论的支撑点,重新运用到新的课例,失败的案例研究则为他人提供前车之鉴,或者实证某个教育理论的局限性。这样的案例研究以自己的单个案例研究为主。美国
学者波斯纳(posner,1989)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出现滑波。”案例分析的质量,取决于案例反思的深度。案例反思是教师对自己遇到过的教育事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检讨与思考,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论功底,其中理论功底尤为重要,因为缺少理论支撑的反思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案例反思部分的撰写要体现科学性、具体性。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次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
归因分析
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是有关个人如何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活动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理论,人们以此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后的行动。归因分析有情况反馈归因和问卷调查归因两种基本方法。
学生的学业成败是反映教与学效果的直接指标,教师要依据学生每天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反思造成得失的原因,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或精心设计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成败进行归因分析,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归因分析一方面为改进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考试的成败能作出正确的归因,使学生对考分持正确的认识态度,使分数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防止因考试的成功或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
附录2是我们对高一两个班学习成败的归因分析.
(2)集体反思的基本途径
说课评课
反思性的说课不能按照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的顺序按课前准备好的说课稿通读一遍,而应结合课堂教学情境,以教育理论作为支点,理性地分析教学活动;应分析自己的设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情况,检验教学设计;应回顾教学组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技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进行总结,找到自己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应展示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加以理论分析与说明;还应分析教学效果,探讨成绩形成的原因。
反思的评课不仅仅是由评课者将自己的意见简单地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