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不是很多,基本上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稍加引导与点拨。但有一处是注入式的,即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函数y=ax与y=logax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提出与启发,自我感觉不太自然,这里有改进的必要.正如苏格拉底名言“教育不是在灌输,而是在点燃”,这一处点燃不够.
3.3 时间结构的反思
基本上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与美育目标基本上实现.有评课教师指出,如果能将指数式与对数式大小比较放在一起研究就好了,我同意这个观点.其实我的教学设计中有“回顾指数式底数为字母时大小的比较,完善认知结构”,但考虑课时限制,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出是我本人的第二个遗憾.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还有更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现出的思维过程,让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
3.4 课后作业的反思
课后作业情况比较满意,教材中习题仅有位同学两道小题出现了问题,调查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一位是粗心大意,另一位是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用混淆了.
对于探究性问题,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有一位同学对logax的符号的判断,不仅准确分析了四种情况,而且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同正异负.“同正”即a与x同时大于1或同时小于1时为正,“异负”即a与x中一个大于1,另一个小于1时为负.看到这一点,我已经感到欣慰了.
附录2:期中段考中(15)(16)班学生自我归因分析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归因理论的基本原理,找出高一b类学生考试成败的主要归因及其差异.一方面为改进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考试的成败能作出正确的归因,使学生对考分持正确的认识态度,使分数起激励学习的作用,防止因考试的成功或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高一(15)(16)两班学生,共11xxxx.
2、调查方法:具名问卷法,问卷设计如下:
我这次考试成绩较理想的科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 )1.我平时对这几门课的作业较认真,从未欠交作业,或能经常做一些课外习题;
( )
2.我平时对这几门课经常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
( )3.这几科有疑问时,我总是先思考再向老师、同学请教.
( )4.我对这几门课在考试前能认真地把笔记或教材浏览一遍;
( )5.我对这几门课在考试前能较全面地把所学知识整理一遍;
( )6.我对这几门课在考试前作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
( )7.我在阅读这几门功课时,我总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 )8.我和这几门课的老师关系较好;
( )9.对这几门课,我利用了一本(或几本)很好的课外参考书;
( )10.我有一位(或几位)很要好的同学,他们在这几门课的学习中给了一些帮助;
( )11.这段时间我有家教老师帮我学习这几门课;
( )12.这次考试之前我在这几门课的老师那里探听到了有关考试题的一些暗示;
( )13.我在这几门课的的考试中得到了一些其他的帮助;
( )14.我对这几科很有信心,我本来就是学这几门课的料;
( )15.我本来就比较喜欢这几门课;
( )16.我学习这几门课程时,能抓住重点;
( )17.我这几门课的基础本来就较好;
( )18.我在这几门课的考试时情绪较好,发挥稳定;
( )19.我在这几门课的考试时头脑特别清醒;
( )20.我在这几门课的考试时特别顺手;
( )21.这几门课本来就比较容易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