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832xxxx人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1585xxxx次,查获违规单位369xxxx,捣毁制售假劣农资窝点8xxxx个,立案查处案件75xxxx,收缴假劣农资36.8吨,挽回损失515xxxx万元。通过重大案件的查处,有力地打击了各种违法行为,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浙江省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起步较早,执法工作力度较大,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得到了全国人大和农业部的充分肯定,被列为全国首批农业综合执法试点省,有1xxxx县被列为全国综合执法试点单位。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农业执法工作走出了新的路子,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第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是关键。在浙江省人大1996年对农业厅“两项评议”的推动下,农业执法体制改革一起步,就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浙江省农业厅把这项工作作为转变职能的突破口来抓,多次研究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大力开展试点探索,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2004年又作为十件大事之一加大工作力度。浙江省各地根据农业厅的部署,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从各地实践情况看,凡认识统一到位,领导重视的地方,农业执法就能顺利开展,工作成效也较明显。第二,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重点。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法律的基本要求,来不得半点私情,不容许软弱无力。几年来,农业部门以法律为武器,“严”字当头,执法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执法工作从畏难退缩到积极进取,从不善执法到能打硬仗,在实战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只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执法工作才有希望和活力,反之,则会丢失应有阵地,丧失地位和权威。第三,心系三农、优化服务是立足点。农民群众的肯定和满意是衡量执法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浙江省各级农业部门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服务三农”作为执法的出发点,把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将服务融入执法和管理之中,以提高办案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对农资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培训和法律咨询,开展上门服务,加强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引导企业建立自律机制,依法经营,受到企业和农民群众的欢迎。第四,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是有效途径。浙江省各地围绕提高效能,主动创新机制,在实践基础上把握规律。注重上下联动,发挥浙江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和市局的协调沟通作用,省、市、县协同部署,集中整治,形成合力;注重强化监督,畅通信息交流,掌握工作动态,通过上下层级、内部和社会等渠道,完善监督机制,在提高了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办案的准确性上狠下功夫;注重长效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探索信用管理方式,使集中执法和长效管理的相得益彰。第五,加大投入、规范建设是保证。根据农业执法工作起步晚、底子薄、手段弱的现状,浙江省各地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争取财政投入,落实资金保障,保证了机构、设施、人员“三落实”。实践证明,推进执法体系建设,投入是保障,规范化管理是基础,两者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执法能力的提高。综观浙江省的实践和其它省市的经验,进一步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必须坚持综合执法的方向。实行以集中行政处罚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执法,是《农业法》的基本要求,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它有利于规范执法主体,有利于加大执法力度,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有利于树立农业执法的权威和形象,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执法为民的宗旨。要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又要加强教育提高法律素质。农业行政执法只有以保护农民的权益、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支持、上级的重视,保持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依法公正的原则。要在农业行政执法的整个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做到执法有据。同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私、不歧视,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平等对待管理相对人。——必须坚持规范建设的要求。要按照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实行行政执法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彻底分离,科学界定执法职责,合理设置执法岗位,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做到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农业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法制化进程明显加快,依法治国方略扎实推进,全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今后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构筑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