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在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政府政务  ○

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要围绕农业工作重点,针对突出问题,结合农时季节,全面开展以“五查五清”为主要内容的执法大行动,一查主体资格,清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二查产品质量,清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和经营变质失效农资产品的行为,严禁不合格产品和违禁产品流入市场和生产领域;三查产品许可,清生产、销售未经登记、审定、批准使用的农资产品,对未取得登记、审定、批准使用的产品,一律不准销售;四查产品广告,清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产品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作虚假宣传的违法违规行为;五查经营行为,清超范围经营和伪造、涂改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以及有关质量标识的行为。三是在查堵污染源头上下功夫。要加强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基地的管理,按照规定严格控制销售、使用残留期长、毒性大的农药、兽药等药品,严格禁止销售、使用有机磷、有机氯、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以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广大群众的利益。(二)建立健全农业法规与普法体系,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加强农业立法和普法,是实现依法治农的重要前提。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立法调研,加快工作进度,提升立法质量。农业立法要充分体现“以农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吸收基层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意见,使出台的农业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更符合实际,有可操作性。按照五年立法计划安排,逐步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条例、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法规和沼气、太阳能技术促进办法、肥料管理办法、农业植物保护办法等政府规章,使农业法规体系更加健全。要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注重手段和方式方法创新,健全学法、普法制度,根据不同对象明确学习法律的要求。“一把手”要带头学法,努力树立学习型、知识型、法制型局长的崭新形象。要积极推动普法工作的外向型拓展,通过印发小册子、张贴标语、开展知识竞赛、开通咨询热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普法工作从系统内、本单位向广大农村和基层延伸,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进一步提高广大农业系统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三)建立健全农资和农产品质量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不仅关系到农资市场秩序,而且关系到农业安全生产,与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密切相关。最近,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由农业部门承担初级农产品安全监管的职能。为此,要以健全农资和农产品质量预警体系为抓手,提高监管水平。一要建立质量监督抽检制度。浙江省农业厅将加大对肥料、农药、种子、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茶叶、水果、蔬菜、畜禽产品等初级农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对抽检不合格产品予以公开曝光,并按照属地管辖原则,由当地严肃查处。市县应制订计划,做好质量监督抽检工作,特别要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抽检,从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要建立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检测点,定期开展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测,将农资监管工作前移,提前掌握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处理,防止假劣农资和不安全农产品流入市场。(四)建立健全农资信用体系,进一步加强长效监管工作建立农资信用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假、以信治假、以德治假,从根本上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长效监管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创建一个农资管理信息平台。依托因特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农资管理信息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资监管信息网络。重点建设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农资管理两大类数据库,构建中央、省、市、县四级农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查询和发布、案件统计和跨区域通报、工作指导与交流的网上快捷沟通,实现案件档案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强化农资监管和执法信息共享和交流。二是完善一套制度。重点是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记录经营行为、监督抽检结果、违规行为等;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经销台帐制度,实行可追溯管理;积极引导农资行业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守法公开承诺制,鼓励争做诚信经营模范。三是形成一种机制。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对失信企业予以警示或限期改正,对多次违法性质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并予重点监控。要建立销售与技术服务相结合、企业自律与市场监管相结合、扶优扶强与打击惩处相结合、政府打假与企业打假相结合的机制,严厉惩戒失信企业力度,大力倡导诚信经营。(五)建立健全四个机制,进一步创新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农业行政执法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一要完善执法领导指挥机制。由于历史等原因,一些地方行政执法领导指挥机制仍不完善、不科学、不合理,“一把手”抓行政执法精力较少;有的分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