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五年来,投入民生资金达59.8亿元。累计建成一、二级公路234.8公里,水泥硬底化乡道1200公里,村道1500多公里。解决了22.6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万户,建成村级敬老院90所、廉租房190套和镇干部、教师、卫生院医务人员解困房366套。累计发放低保金1.72亿元。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5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多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6万个。到xx年底,全市共投入“双到”扶持资金1亿多元,启动扶贫集体项目212个,帮扶6392户贫困户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占全市贫困户的44%。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万元,是xx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331元,是xx年的1.7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城乡面貌显著变样
五年来,先后组织专家编制市、镇总体规划和《廉江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六大主体功能区”、“一园三区”等专项规划及1160条自然村的规划。坚持每年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110千伏营仔输变电工程、城西污水处理厂、廉江一中等45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44.3亿元。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先后完成省道六遂线石岭段及合江桥、省道廉坡线廉江段和县道廉石公路、廉安公路等工程建设。城市品位得到提升,改造了城区“五大出口”及中山路、工业大道、“一河两岸”一期工程、文化广场和人民公园;全面改造城区路灯,安装城区至遂城26公里、城区至河唇12公里路灯;兴建了一批商住小区、超市和星级酒店;开通了城市公交车。全市纳入“三旧”改造项目329宗,用地面积9300亩,已启动实施14宗,完成改造5宗。水利设施不断改善,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9亿元,按时完成省下达的水利三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水利工程3216宗。生态文明区(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塘山岭等3个生态文明核心区以及石城十字路等5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累计建设生态文明村1459条,其中省级生态文明村4条、湛江市级生态文明村195条,石城镇十字路村被评为省宜居村庄。建设湛江市地震安全农居示范村3条。
——社会事业显著进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突出。在全省率先组建300多人的“飞虎维稳总队”,建立市、镇(街道)、村三级维稳队伍和市、镇(街道)两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城区主要路段和学校、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大力推行“三级联动、三位一体、考核激励、排查预警、责任倒查”管理模式,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社会治安形势全面好转,摘掉了“广东省治安重点整治县(市)”的帽子,被省公安厅授予治安重点整治二等奖。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投入教育经费24.4亿元,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成廉江市第一中学和廉江市第十八小学;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c、d级危房改造任务;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现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基本解决“代转公”问题;xx年通过了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验收,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6.02%;高考上本科线总人数连续五年名列湛江市各县(市、区)第一。实施国家、省、湛江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3项,实施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5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7项,被省市认定各类创新专业镇10个;连续两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获得xx-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建成市博物馆,完成市文化馆、图书馆和一批镇级文化站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农家书屋”和特色文化村;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和96%,数字电视达8.3万户。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市人民医院肿瘤大楼、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以及青平、石岭等10个镇卫生院业务楼,全面改造建设村级卫生站,医疗卫生水平上新台阶。建成1.5万座位的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并投入使用,建设一批城镇社区和行政村体育设施。人口自然增长平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省二类地区管理升为一类地区管理。殡改工作连续五年获湛江市表彰。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市国防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连续四届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市。xx年荣获“全国第二次科研与发展资源清查先进单位”。xx、xx年价格监测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单位和省级优秀单位。此外,气象、地震、工会、妇女、儿童、老龄、人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