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向选资转变。招商引资工作要以工业项目为重点,加大专业招商力度,抓好产业对接,大力引进“三高三小”企业和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我市。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从战略高度谋划重点项目,并把工业项目、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办法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xxx”时期未完成的重点项目建设。要想方设法突破影响项目建设的障碍,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项目尽快上马建设。重点抓好中央商务区、五星级酒店、万亩植物园、千亩物流中心、实验中学、文化科技中心等项目。二是谋划建设“xx”时期重点项目。正确把握上级的政策导向和我市产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着力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拉动我市经济腾飞。重点抓好山雨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广东一品家具产业园、水泥生产基地、湛江国储石油基地、水库移民“双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南方果菜交易中心、家电交易中心、华能风电、三和管桩、亭仔220千伏变电站和横山、车板、雅塘、长山11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
——坚持规划建设并举,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我们要抓好镇村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建设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生态优美的宜居宜商城市。
致力打造三大经济圈。一是优先发展中部“工贸经济生活圈”。以廉城三个街道为核心,包含良垌、石城、新民、吉水、石岭、雅塘、河唇等镇,重点发展资源型加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镇环境。二是加快发展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圈”。以安铺—横山为中心,包含营仔、车板、青平、高桥等镇,强化产业聚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与临港工业,创建对接东盟的产业示范园,推进“双转移”工作,营造适宜创业发展的生产环境。三是规划发展北部“生态经济保护圈”。以塘蓬为中心,包含石角、和寮、石颈、长山等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
着力建设城乡三大体系。一是构建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铁路、高速出口、国道、省道、县道及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大格局。重点抓好“一心(城区)”、“两环(西环大道、东环大道)”、“三轴(汕湛高速、玉湛高速、环雷州半岛高级公路)”规划建设。争取开通青平高速口,改造一批等级公路,全面提升公路等级。着力改善工业园区、旅游景点的交通环境,动工建设山区公路新线和沿海二级公路。全面实现市通镇二级水泥公路。兴建一批镇级汽车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加快推进龙头沙国家一级渔港建设;争取立项改造营仔港和河唇火车站;支持配合湛合铁路廉江段建设。二是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市主干道、人行道改造和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城区大街小巷的硬底化工程;加快完善城市供水网络,全面完成塘山水厂扩建和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城市管道燃气建设;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公共绿地和园林景观建设,完成廉江河改造及城区“一河两岸工程”,动工建设城北公园、罗州大道休闲带和城区至遂城绿道网;加强城区防洪、江海堤围达标加固等城乡防灾减灾项目建设;用好发展省际边界镇政策,加快高桥、青平、长山、石颈、塘蓬、石角等边界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镇级城市化管理”计划,三年内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五年内完成全市4095条新农村规划编制;抓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支持镇(街道)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查处力度,坚守耕地红线。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加快建设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安铺、石岭、青平、石角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强化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保护。加快生态文明村(镇)建设。
——坚持以民为本原则,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我们要围绕建设幸福廉江的目标,以实施民生工程为着力点,努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强化三种社会保障。一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和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住院保险、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险覆盖率,到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落实“9073”养老计划,逐步完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积极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