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浅谈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感性选择思想宣传  ○

人们在感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已经达到了超越事实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审美意识境界,这里仅仅是指出感性选择意识活动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的特征。

  b.选择目标综合化。与选择意识活动的具像化相关,感性选择确定的目标一般是综合化的结果。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在感性选择中确立的目标一定是经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而经验中的具体事物一定是未分化、非专业化的,用胡塞尔的话来说是未主题化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在感性选择中遇到那些专业化或主体化的目标,也要经过综合化之后才能成为感性选择的目标,譬如单纯的经济目标或单纯的政治目标,都不能成为感性选择的目标,人们在感性选择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些专业化、主题化的目标同日常生活的其他因素(如道德、情感、人际关系等等)结合起来才能成为选择的现实目标。

  c.选择路径伦理化。感性选择确定目标之后,不像理性选择那样通过专业途径和与目标直接联系的行为模式去展开,而是无论何种类别的目标,但凡不是个人独自能够操作的,往往都要求助于亲戚、熟人、同乡等人际关系,我们统称为伦理关系。这种伦理关系,如梁漱溟所言,是私人关系,是游离于团体组织和社会单位之外的关系,是缺乏完整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的抽象的伦理关系。(梁漱溟,1939)又如费孝通所言,这种圈子式的伦理关系是以亲情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所以它还是停留于感性层面上的人际关系。(费孝通,1947)

  d.选择根据经验化。像理性选择一样,感性选择也要凭依一定的根据才能开展。但是,二者凭依的根据不同,感性选择凭依的根据不是对信息的审慎分析、对效益的精密测算、对经济规律和科学原则的严格遵守,而是选择者亲身经历或可以亲身感受的经验事实。感性选择并不否定信息、效益和原则的作用,但是这些因素的作用一定要同经验事实联系起来才能发生作用,并且,无论这些因素同经验事实是否有矛盾,最终的决定因素必须是经验事实。

  e.选择秩序传统化。选择秩序是选择过程中遵循的规则和展开的程序等。在一般的选择理论中,人们看重的是理性选择的秩序,并形成了许多关于理性选择秩序的理论观点。其实,感性选择也有秩序,它的秩序是经验层面的传统,是表现为风俗、习惯、礼仪、惯例等感性的行为模式。感性选择秩序具有延续性、重复性、特殊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具体说,感性选择秩序是对传统的延续、对经验的重复、对个别性的肯定,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秩序。

  四、中国转型期感性选择的根据与趋势

  当我们承认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同时又明确肯定感性选择是转型期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方式时,我们还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按照西方的历史经验,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社会行为应当是逐渐用理性的行为方式克服感性的行为方式,然而,我们在中国看到的是理性的选择与设计只有同感性选择行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现实。这种理性选择感性化的现象有无存在的必然性呢?或者说感性选择作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方式,它的存在根据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试从历史传统、思维方式和现实需要几个角度做些初步探讨。

  从历史传统看,费孝通等人关于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论述,已经清楚地说明:感性选择是同中国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感性选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深深植根于本土之中的经验形式或生命形式,它是有悠久历史传统而存在的生活习惯。孟德斯鸠在考察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时曾经指出:一个民族的法律可以在外力的强制下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也可以在外力的干涉下更迭,但是那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却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因为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同它附着于其身的那个民族是直接统一的。(孟德斯鸠,1987)孟德斯鸠的这个观点同样适合解释中华民族的感性行为方式在今天的不可祛除性。

  从思维方式角度看,肯定感性因素在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地位,褒扬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感性选择方式,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改革开放、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要求的一场思维方式革命。计划经济体制和教条主义的长期限制,使中国人的思想长期处于僵化状态,理论宣传或思想教育方面更为僵化。理论上的突破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充实的社会心理基础,而理论创新和社会心理变化又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的要求。在思想理论一时难以突破,又急切推进现代化的双重压力下,凭据感性因素选择行动目标、行动模式和行动路线,就是最便捷、最有效、又最能引发共识的选择。“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就是这种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的产物。悬置旧理论、旧观念,从感性事实出发,依据感性事实选择行动目标和行动路线,绝不仅仅是认识水平和实践层次的局限性问题,而是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之初就选定的、在社会结构转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