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社会教育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般指在学校外所进行的、各种以旨在提高精神教养为主的教育活动。由于历史原因,1953年我国在教育行政机构中撤消了社会教育建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所出现的社区教育与上述社会教育则具有着某种相似的功能。
[2]提案的原文为法语educantionpermanente,意为永久教育。
[3]吴遵民著:《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4]“自我导向的学习”理论,原系根据a.tough对成人期的学习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概括而成。此后,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茨提倡的“契约学习”(contractlearning)和日本学者山本恒夫提出的“菜单学习”,又相继为上述理论的具体化奠定了基础。
[5]正规教育(formaleducation)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近年来也有用制度化教育的术语来指称。非正规教育(nonformaleducation)是对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统称。如农民教育、成人识字计划、社区教学计划等。非正式教育(informaleducation)亦称不正规教育,它区别于上两类教育。它是无组织、无系统、甚至有时是无意识的,然而,却对所有人发生影响,并占有了人生中学习活动的很大部分。比如,看书、读报、看电视电影,以及与人作有意义的交谈等。
二、双重取向与冲突的调适
作为贯通整个学校管理过程的价值取向或基本原则,专业取向与科层取向的冲突表现出比较强的对立性,多数研究结果证实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层级节制、法规条例、程序的明确度以及非个人化一起变化,分工与专门化、专门技术知能一直变化,而两个组群之间相互独立或负相关。这一结果使许多人相信,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科层组织,一种被称为“科展取向的”学校科层组织,另一种被称为“专业取向的”学校科层组织。
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学校管理的专业取向与科层取向并非完全不可调和。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学家霍伊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取向与科展取向在科层组织内部可以同时并存。他们以学校系统科层化与专业化的程度作为两个维度,提出了一种学校科层体制类型理论,将学校科层体制划分为4类:韦伯型,两种取向并存、互补,接近韦伯所说的理想型;权威型,强调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