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第四方物流企业50家以上,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4500万吨,如皋本港开票贸易额200亿元。加快构筑内河等级航道运输网络,建成一批物流中转基地。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充分挖掘古城文化、长寿文化、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顾庄生态园、长青沙岛等特色景区建设,加快推动水绘园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促进东大街地方特色文化景点与高品位商业融合发展,注重整合全市旅游资源,规划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充分放大“美好江苏·享寿如皋”品牌效应,推动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经营,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注重发展服务外包业。加快推动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建设,培育发展金融数据处理后台、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等产业项目,做大船舶设计、呼叫产业、应用软件等产业板块,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国内科研院所,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层次,实现软件服务外包执行额10亿元。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全力打造文峰、大润发、沃尔玛等商贸联合体,积极发展大型精品百货店和大中型专卖店、品牌折扣店等新商业业态,以品牌服务、高端服务和休闲服务集聚人气、拉动消费,推动中心镇及重点镇建成南通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争创省级集聚区。建立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加快推动平价商店向农村延伸,不断完善规范便捷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稳步发展信息通讯。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推动评估咨询、广告策划等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值达85分。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做强花木盆景、高效渔业两大特色产业,做实有机、休闲观光和种源农业三大新兴产业,做优生态果蔬、优质稻米、优质畜禽、优质蚕桑四大传统产业,新增花木面积3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新建南通市级以上农业园区、特色基地、示范村均不少于2个。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标准创建、农机装备水平,确保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17%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3.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入社率超过91%,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82.5%,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75%以上。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扎实推进农田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快河道连片治理,疏通田间水系,改善灌排条件,提升农田水利装备水平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注重提升农产品质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基地面积占耕地比重85%以上,新增“三品”50个。强化特色农产品保护和利用,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以上。
三、深入推进开发开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奋力开创如皋科学发展新局面,勇当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必须强化开放型经济龙头地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更高水平实施沿江开发,更大力度促进对外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大力度开展务实招商。强化招商责任。始终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进一步落实镇(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招商责任,充分发挥主功能区招商主力军作用,选优配强专业招商人员,保持招商队伍相对稳定,形成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明确、考核奖惩严明的格局,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提升。优化招商方式。积极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针对上海、浙江、深圳和苏南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本外溢的趋势,深化领导招商、以商引商、驻点招商和能人返乡,更加突出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在我市产业链中起关键和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确保招商实效。充分放大科技人才、沿江经济洽谈会等节会效应,积极筹划第二届学子归巢恳谈会,进一步拓展信息源、客商源和项目源,更加注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确保全年引进亿元、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0个,力争10亿元、1亿美元以上项目有新的突破。
2.深层次推进沿江开发。着力推进主功能区做大做强做特,利用外资、财政收入、工业应税销售等主要指标贡献份额分别达80%、75%和60%以上。长江镇(如皋港区)按照建设现代化宜居临港新城的要求,切实加大10平方公里核心区搬迁力度,全面形成“八横八纵”城市框架,开工建设安置房50万平方米、商品房60万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文峰大世界、凤凰商贸城等配套工程建成投运。大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加快又来沙、长青沙、青年港公用码头建设,加大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电子口岸及查验保障设施建设力度,完成4个泊位对外开放。全力打造船舶及海洋工程、化工新材料、现代港口物流、东升国际石材等特色园区,做大做强船舶制造及高端配套、海洋工程产业,提升发展化纺原料、工程塑料、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等新材料产业。力争建成省级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