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科学修编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确保各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探索建立小城镇规划备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划执行。高水平建设。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加大镇区反差地段及老集镇搬迁改造,持续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注重连片纵深开发,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中心镇(含老市属镇)镇区搬迁120户、商居用地出让120亩、新开房地产10万平方米、房产税收xx万元以上,重点镇镇区搬迁60户、商居用地出让60亩、新开房地产5万平方米、房产税收1000万元以上,其他镇镇区搬迁30户、商居用地出让30亩、新开房地产3万平方米、房产税收500万元以上。高标准配套。持续推进“十星级”考评和“十个优”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镇区基础配套设施,提高道路建设标准,突出雨污管网建设,提升镇区绿化品位,确保镇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3%。高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城镇长效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市镇城管一体化,大力开展镇区环境卫生、道路交通集中整治,高度重视集居区、搬迁安置区的物业管理,努力为群众提高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4.更加注重农村改革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资产盘活和开发利用力度,认真落实好财税、用地、金融扶持和结对帮扶政策,建设项目和资金更多向经济薄弱村倾斜,促进特色经济、物业经济、合作经济发展,力争全市40%的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其他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12%以上。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切实缓解村级负担。强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加大村级债权债务清理化解力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坚决遏制新增不良债务。稳妥推进农村试验改革。大力推进以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动整理的集体建设用地实现指标和空间异地整合,确保中心镇复垦整理土地150亩、重点镇100亩、一般镇50亩。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和村集体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强化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镇级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新增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50个以上。加强为农服务社长效管理和提档升级工作,为农服务社全部达到二星级以上水平。加快设立社区管理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推进城市社区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
五、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注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奋力开创如皋科学发展新局面,勇当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必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完善生态文明长效机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为人民创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持续促进资源节约。切实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强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保护,优化土地开发结构,控制国土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秀美靓丽。进一步提升生活领域节煤、节水、节电水平,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进中水回用、煤改气、油改气工程,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2.持续推进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障责任制,加快建设宜居生态环境,努力把环境敏感期变成生态建设加速期。巩固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创建成果,切实抓好基层生态创建,推动经济开发区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如皋港化工园区创成南通市生态园区,全市生态村总数占比80%以上。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实施升档进位工程,建成省“康居乡村”二星级100个、三星级30个以上。大力实施村庄绿化,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林木覆盖率22.8%,自然湿地保护率40%以上。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重点,不断拓展秸秆利用途径,坚决遏制秸秆露天焚烧。全面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持续强化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切实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快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3.持续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新上项目能耗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预警机制,推行重大事项环境影响公众听证制度,切实把好源头管控关口。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深入开展化工、肠衣、重金属、小电镀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强势推进镇区污水管网建设,规范镇级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严格实施水源地保护,建成如皋港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推进污水处理厂排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