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求我们放弃那种“现炒现卖”的备课方式,踏踏实实,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懈的研究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及时捕捉各种教育信息,掌握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我们才能真正的上好上活每一节课,曾记得在一份教育刊物上读过这样一则报道:某地一所学校特地从外地邀请到一位名师上示范课。这位老师在事先不熟悉学生的、未被告知教材内容情况下,对授课内容少时准备百年从容的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者动容,低首信服。赞叹之余,有人问起这堂课到底准备了多长时间,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者慨然达到:“可以说我只准备了十几分钟,也可以说我一生都在准备上好每一节课”。这与东坡先生的话多么吻合呀。正因为有这一生的积累,我们的课才能备起来轻松,讲起来生动,听起来受用,而不至于沦为教参的传声筒。过去,小学教师被人称为万金油,什么可都能带,什么可都敢带,现在,我们需要“专业知识、技能+万金油”式的老师,。而只有在课外博览群书,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化的万金油。
㈢走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之路。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没有教育者个人对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这是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一段话,它充分阐述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追求的专业化目标。我常给好多老师说:“一个没有个性的老师是讲不好课的。”当然,这里的“个性”主要指的是课堂个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时空,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自主创新。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试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
教师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通过一些优秀教师,我们不难发现,热情、耐心、温和是他们都具备的主要心理品质,但诙谐幽默、富有同情心、善于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办事果断坚毅、前列的责任感、广泛的兴趣爱好等品质,都应是教师具备的良好的个性。
四、精诚合作,具有团队意识。
说到团队,我想到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则题目为《雨中的小贩》的寓言:从早晨起就大雨滂沱,路边几个叫卖食品的小贩一直没有生意。快到中午了,卖烤饼的饿了,就吃了一块自己烤的饼; 卖西瓜的也敲开一个西瓜来吃;卖辣椒干的开始吃辣椒干;卖杨梅的也开始吃杨梅了。雨一直下着,几个小贩一直这样吃着。最后,卖杨梅的吃得酸死了,卖辣椒干的吃得辣死了,卖西瓜的吃得肚皮涨死了,卖烤饼的吃得口渴死了。而从雨中跑过来的四个从小贩那儿把这四样东西都买齐了的年轻人,却正坐在附近的亭子里吃着,有香有辣,酸酸甜甜,味道好极了。看完这则寓言,我想了许多,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与人交流和与人沟通、合作,没有人能够靠单打独斗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教师之间要团结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然而,现在有的学校教师之间“相互拆台”,“勾心斗角”……,视学校、学生的利益不顾。我觉得,在我们关注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今天,也要一同关注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
学校是一个团队,而校长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他们最想要的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一个好教师应该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能得到同行的信任和帮助,也能有效地积极地帮助别人;具有善解人意、关心他人的情怀;有表达自己,倾听别人的能力,容易并善于与人相处,成为群体或团队内有效沟通的纽带。工作上能精诚合作,讲究团队精神,不搞个人英雄主义,识大体,顾大局,服从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安排。
㈠、要明白学校发展的目标。
这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只有明确目标,才能通过目标去追求,才能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学校有利的,什么是对于学校不利的。一个富有效率的组织必须注意帮助员工了解组织的期望是什么。对校长来说,其挑战在于让教师深刻理解学校的共同目标和当前的努力的方向。而对于教师来说,知道学校的发展目标,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并把它付诸于行动是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需的,也是校长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因为只有如此,你才能与学校、与校长、与同事、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你才能真正地融入学校,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
㈡、学会沟通与交流。
这既是团队精神的黏合剂,又是提升教师能量的有效途径。优质学校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学校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并试图通过合作来提升教师的能量。在教师之间,我们应该学会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合作,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