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等;以江都开发区、邗江工业园、广陵产业园、江阳工业园、杭集工业园为载体的船舶、机电、日化、服装产业;以沙头蔬菜、新坝水产、头桥林果、丁伙花木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竞争力强、协调发展的沿江产业高地。
要加快启动沿河开发,推动沿河地区发展。京杭大运河、里下河地区有着特有的资源优势。要着力沿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的安大公路三条纵向线,沿宁通高速、高兴东公路、盐金公路三条横向线进行棋盘式的网状布局,并以此为依托,整合现有产业资源,规划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和特色工业区,积极培育壮大电工电器、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化工医药、服装鞋帽等重点产业。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推动优质稻米、特水养殖、经济林木和宝应荷藕、高邮鸭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要做好沿河的基础设施规划、城镇组团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尽早启动建设安大公路,规划建设内河航运港口。
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2003年,沿江的江都、仪征面积占全市的33.6%,人口占36.6%,经济总量占32.7%;而沿河的高邮、宝应面积占51.6%,人口占38.6%,经济总量仅占21.4%。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关键之举。各县市要与苏中先进县市比学赶超,找强手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强烈氛围。要重点抓优势产业的发挥、特色资源的整合和重点企业的做大做强,带动中小企业发展。要高度重视培植壮大镇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块状经济。要着力扩大引资、加大投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税源增长点。力争到2007年,县域经济占全市份额超过55%;到2009年占比超过60%。
要建立沿江沿河开发的投资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不足、筹资难度大是沿江沿河开发的瓶颈,也是难解之题。要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快建设股份制的投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创新思路运作规划、项目、资源、资本,统筹建设园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园区滚动开发。要下大力气推进招商引资,主攻外资、突破内资,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的调整。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专项计划的“笼子”。
要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沿江、沿河开发,是我市全局工作中两个重要的抓手。要提高要素保障水平,重点加强项目用地、开发资金的组织和争取。要在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城镇建设、扶贫帮困、社会事业等方面强化政策扶持,激发沿河地区的后发优势。要搞好综合配套,加大争取力度,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等平台的申报建设,尽快建立统一的大通关的公共信息平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3、坚持推进名城建设,打造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在增强城市竞争力上求突破。今后三五年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要从扩张性建设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做“点线”向做“片区”发展,从建设过境交通向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努力。围绕建设名城的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新“三创”为抓手,重点打造“文化内涵看古城街区、生态环境看瘦西湖景区、城市形象看新城西区、经济实力看沿江地区”的城市形象。未来三五年城市建设改造年均投入80亿元以上。一是强化城市规划,优化空间布局。要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高度重视城市设计,以高起点的规划推动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扩张,推动城市的内涵提高和形象提升。新城西区要加快博物馆、体育公园、商业中心、行政商务区的建设和住宅开发,尽快形成气候、出形象。要加快京杭大运河以东广陵新城的规划,选准突破口,有序启动。要把城区周边乡镇作为城市组团纳入城区统筹规划,协调好与仪征、江都的规划衔接,拓宽空间,提高水平,放大同城效应。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网络体系,有效解决人口增长和交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构筑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城区防灾体系、城市防洪体系,提高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构筑全覆盖、高水平的城市管理体系,特别要加强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和社区管理。三是强化功能完善,加快旅游服务业发展。文化、生态是我市的重要品牌,旅游和商贸服务业是城市的重要功能,都是我市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我们要努力使优势更优、短腿拉长。旅游业的发展要按照“着眼大区域、营造大环境、开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的思路,加大旅游业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旅游产品的项目规划和开发力度,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整体竞争力。重点要加快规划启动瘦西湖新区建设,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等为特色,充分挖掘古代城池、宫廷遗址、庙宇名园、乡村风情等人文景观和湖上园林、山林湿地、花圃茶园组成的自然环境,放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效应,做成旅游休闲的新亮点。力争到2007年,旅游人数超过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