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存在分歧是很正常的,但分歧太大或一些基本的问题难以达成共识,则说明已有研究的不够成熟,或缺乏有较强解释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农村宗族研究要想进一步深入与取得突破,笔者以为,必须做到:我们应摒弃自我文化优越意识为特征的贵族思维,克服“封建宗族论”和农民政治意识落后论等静止性思维惯习,正视城乡社会生存方式与社会利益的多元选择;克服单一的结构观思维,把农村宗族的研究和它的利益主体农民紧密相连而不是割裂宗族与农民的关系,从而克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农村宗族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钱杭,谢维扬。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3]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4]朱虹。乡村宗族文化兴起的社会学分析[j].学海,2001,(5)。
[5]买文兰。中国农村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3)。
[6]余红。中国农村宗族势力为什么能够复活[j].南昌大学学报,1996,(3)。
[7]费成康。中国的家法族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8]王朔柏,陈意新。从血缘群到公民化:共和国时代安徽农村宗族变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1)。
[9]肖唐镖。宗族与村治、村选举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9)。
[10]兰芸芝。宗族势力困扰村民自治[j].中国社会工作,1995,(5)。
[11]吴思红。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控制[j].中国农村观察。2000,(6)。
[12]袁正民。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0,(6)。
[13]吕红平。农村宗族问题与现代化[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14]朱康对,黄卫堂,任晓。宗族文化与村民自治——××××××钱库镇村级民主选举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0,(4)。
[15]仝志辉。农民选举参与者的精英动员[j].中国社会科学,2002,(1)。
[16]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社会学研究,2002,(3)。
[17]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的宗族因素[j].开放时代,2002,(3)。
[18]胡荣。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影响村民对候选人选择的因素[j].厦门大学学报,2001,(1)。
[19]杨通红。李灿荣。民营企业:何时对家族经营说不[j].行为科学,2000,(3)。
[20]汤美芳。私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的制度障碍[j].资料通讯,2001,(12)。
[21]储小平。家族企业是一种低效率的企业组织吗?[j].开放导报,2000,(6)。
[22]潘必胜。乡镇企业中的家族经营问题——兼论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命运[j].中国农村观察,1998,(1)
[23]陈躬林。家族企业:有待于正确评价的企业制度[j].东南学术,2002,(1)。
[24]李成贵。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1994,(5)。
[25]黄世楚。宗族现代化初探[j].社会学研究,2000,(4)。
[26]周殿昆。中国农村家族信用复兴及企业发育问题分析[j].改革,2002,(6)。
[27]赖扬恩。传统宗族社会结构与农村工业化道路抉择[j].东南学术,2002,(4)。
[28]嵇平平。村落家族文化对人口素质的影响——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