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墙材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市墙办被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墙材革新工作委员会评为“墙材革新工作先进集体”。加强信息编报工作,做好委系统政务网子网站建设,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信息考核任务,信息得分在市政府一档考核单位中名列第一,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并有21人次省、市领导在我委报送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此外市信息办由于奥运期间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突出表现被评为省信息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二、xx年主要工作安排
xx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顺利实现“xxx”规划各项目标的攻坚之年。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和要求上来,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创新”总战略和市委“两创一促”总要求,科学分析、正确判断当前形势,把握我市发展的总体趋势,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扎实工作,把舟山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为:gdp确保增长11%,力争12%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15%,力争18%;地方外贸进出口增长15%;港口吞吐量1.7亿吨,增长10%;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1%,旅游收入107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力争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确保47亿元,增长10%,力争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60元,增长10%;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700元,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200名,渔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4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六大工程”
1.全力推进“2114”工程。围绕“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增强后劲”主线,扎实推进“2114”工程。即明后两年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超过xx亿元,明年续建和新建项目总投资额超1000亿,明年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明年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重点突出安居、“三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提升、生态环境等六大类工程。安居工程主要实施沧海安置小区西区扩建等14个项目。三农工程主要实施全市水库除险加固、全市海塘配套加固等31个项目。基础设施主要实施舟山电厂二期“上大压小”扩建工程第一台1×30万千瓦发电机组、舟山市大陆引水二期工程、舟山钓梁围垦工程等107个项目。公共服务主要实施舟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定海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新城海洋文化艺术中心等75个项目。产业提升主要实施凉潭岛矿砂中转码头、上海舟基(集团)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等64个项目。生态环境主要实施定海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普陀南线排污工程(滨港路截污南线延续)等25个项目。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适当扩大政府债务,确保完成政府主导性投资100亿元,积极鼓励符合产业导向的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热情。
2.实施现代服务业五大集聚工程。按照“一个中心、三大体系”(新城现代服务业中心,大力构建具有舟山特色的临港型生产性服务体系、旅游消费型服务体系、知识科技型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实现我市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推进五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新城集聚区加快推进港航综合商务区、海天广场(商贸购物中心)、滨海商务配套服务带三大功能区块建设,在临城新区形成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的核心区域。金塘集聚区依托大浦口等集装箱港区开发,推进集装箱物流园区建设及发展涉港服务业,壮大集装箱海运和江海联运,拓展道路运输业。老塘山集聚区加快建立长三角重要的粮油集散加工中心,形成与我市周边地区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储备和流通体系。本岛北部集聚区加快推进船配、钢材、化工品交易市场建设。国际水产城集聚区着重开拓国际国内水产品市场,形成具有渔业文化和旅游购物特色的水产品批发集散中心。
3.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一是做强船舶行业,利用倒闭时机,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整合提升,鼓励相互协作,做大做长产业链,防止产业大起大落。严格限制新上一般性修造船项目,重点发展海洋工程、大型油船等高端船舶项目。引导企业采用现代造船模式进行生产,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促进全市船舶工业向高、特、专、精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做精水产加工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联合、控股经营,扶持一批产品优、市场好、技术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引导企业开发特色食品、模拟食品、生物医药等产品,积极推动传统水产品加工业向现代海洋生物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出口水产品绿色通道和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