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求解“三农”乡镇街道  ○

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总方针。
     “放活”这一提法,提的很关键,很及时,也很有针对性。可以这么说,土地活了,得以方便有效地流转了,“三农”的一盘棋整个就活了。“放活”将是政府与人民双赢的一个结果。
     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地放活,真正把土地与土地上的农民,两者的活力完全释放出来?
     国家现在还在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在改革初期确实为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在今天的新形式下,我们却不能不说故有的土地制度已经逐渐表现出了其内在的致命缺陷。这种缺陷是根本性的,不从根本上去改变制度本身,而试图小打小闹地做一些修改补充,注定终将是徒劳的。正如在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想充分地发挥市场作用一样的不可行。
     其内在缺陷首先表现为一点就是,现行的土地承包制根本不可能使土地得到有效流转。小农经济的思想在束缚着农民,农民不可能会有统一的想法和行动,相互之间不可能达成支持与配合,一家同意使用权转让,紧挨的另一家却不一定同意。因为现行土地制度下,就每家每户的耕地都不是集中连在一块的,而是甲乙丙丁各类地上分散着的,这就对土地流转中的调整、协商进一步增加了困难。如果要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土地流转,并且达到能够合并使用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农业经营模式,那么很显然其制度成本会大大高于可以期许大规模经营土地而得到的利润。这样就造成土地流转最终的不可能有效实现,中央政府想给“三农”放活的良好愿望也会因此最终破灭。
     而如果土地得不到方便有效地流转,农民还是会象过去一样被束缚在平均每户十亩不到的耕地上。这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十亩耕地全用来种粮食,平均每亩年纯收益(即从每亩产粮所值市价中扣除种子、农药、化肥、灌溉、耕种、收割所需费用和上缴农业税后的收益)不会超过20xxxx,年景不好或粮食不值钱的时候甚至还会倒贴钱。这样的话,也就是说一户农民劳作一年,所得纯收益价值不会超过200xxxx,而这却是一家老小一年吃穿用度的全部来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证了粮食及普通农产品的低价和农民生活的清苦。
     如果说十亩耕地种粮食,一家农户年纯收益不超过200xxxx,你也许能相信。但若说倒贴钱,你必会大摇其头,如果倒贴钱一家老小又是凭什么在生活,又何以用来倒贴?可是你还不要不相信,原因就在于现实情况,农民还没有傻的把耕地全部种成粮食。他们会把耕地的大部分种上经济类作物;甚至经济类作物如果不能赚钱,他们就直接弃耕,外出务工赚钱,以用来弥补种粮的亏空。现在的农民种粮,都是以自己家里够吃为标准,因为一家一户粗放的耕作方式,指望种出更多的粮食去卖钱几乎是不现实的,不倒贴钱就不错了,实际情况往往是收入不抵投入。而这种现实与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努力完全又是背道而驰的。
     上述情况还完全不计入农民自己的劳动成本。如果计劳动成本,一家农户十亩地一年所创造的收益几乎为零,甚至为负。也就是说从经济学上分析这十亩耕地和拥有这十亩耕地使用权的农户,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完全没有创造出任何利润价值,除了给自己养家糊口!他们虽然同时为其它三分之一的非农业人口提供着商品粮和其它农产品,但他们的交易所得却只够用来维持自身生存、生活所必须和重复低水平农业生产的投入。没有任何剩余价值可言,不能给农业、农村和土地本身带来任何增值和进一步发展的资本追加。
     这种分散的农户与分散的土地捆绑的经营模式存在着极度的浪费,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浪费了劳动力资源。虽然捆绑不是强行的,甚至国家还一再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和土地的自由流转。但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国家的一贯的政策,其对农民内在的约束力比强制力还强制力。
     而这种存在着极度浪费,几乎没有任何剩余价值可言的产业还可以称为产业吗?这个中国社会第一大产业的畸形发展,注定要促生和积累大量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这也许也正是中国农业迟滞不前,“三农”问题日积严重的最直接的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产业的低利润和负利润从经济学的利润理论上分析也是可以找到原因的。某一产业产生超额利润——更多的人力、物力就会进入这一产业——过度竞争产业利润下降——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人退出竞争——市场恢复正常利润。中国现在的农业产业就是投入了过多的人力、物力,相对成本过高,总利润必然就会下降甚至为负。不同的是中国的农业产业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超额利润,而人力、物力的过度投入和导致的过度竞争是土地制度和国家政策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