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人;×××总人口41.xxxx人,城市人口为3xxxx人。在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扶贫攻坚任务大。比如说村级公路建设,按目前20xxxx大村计算,通达率还比较高;如果按合并前59xxxx小村计算,任务就十分艰巨。截至去年底,全市20xxxx村中还有xxxx村不通公路,建设总里程38公里;按小村计算,还有4xxxx村不通公路,建设总里程322公里。20xxxx村中不通油路的村有9xxxx,总里程681公里;按小村计算则有48xxxx村不通油路,总里程达到1900公里。五是观念、人才、体制、环境等因素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仍然十分明显。少数地方和部门发展意识不强,大局观念不强,创新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有所收敛,但慢作为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市委、市政府制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措施,在有些地方和部门推进效果不理想,影响和阻碍了全市工作的大局。
面对外地千帆竞发的咄咄态势,如果我们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紧迫感、危机感,不振奋精神、发奋图强,×××的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对于×××的发展,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不失,抢抓机遇的力度不减,促进发展的措施不软,×××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二、把握工作重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对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中央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的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几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和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次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hjt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就×××而言,过去“农特”两税有近300xxxx元,都是需要向农民收取的,但现在农民不需要上缴了。不仅如此,国家还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推广良种和购买农机具实行补贴,2005年国家对我市支付了粮食直补资金和水稻良种补贴103xxxx元。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交杂费和书本费、补助寄宿学生寄宿费),使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能够上得起学,2005年,我市共有3553xxxx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总金额达到50xxxx万元。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在2005年,经过我们积极争取,我市已成为试点县市,农民看病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使计划生育更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和参与。这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已经对解决“三农”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农村整体面貌有待改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大批现代化城市在各地相继建成,并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是,农村的变化却远远赶不上城市。特别是在我们中西部地区,因为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农村整体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一直明显低于城镇居民。1998—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3。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1998年的2.5:1扩大到2004年的3.2:1。如果统一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大。三是农村需求不足。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有些方面已经出现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钢铁、水泥、铝等产品已经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是,由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缓慢,农村市场规模较小、购买能力较弱,对工业品的需求普遍不旺,影响了工业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制约了城乡经济之间的协调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